我们总会为自己设下目标,以这样的方式来鞭策自己。
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我们有推动力一直向前迈进,可是,如果把目标设得太过完美而又达不到时,就可能会让它成为自我攻击的工具。
也许有些人一生都很优秀,因而总会对自己比较苛刻,一刻也不许放松。他们总会为自己设下很多框框,一定要达到预期的成果才可以接受,如果目标没达成,即使达到了目标的80%,对他们来说就是没达到,而不断的自我苛责,自我攻击。
其实,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应该根据现实情况来评估,并尽力去达成就好。只要检视了自己真的尽了力,那就是最好的结果。接受它,没必要因为为未达到的20%而自我攻击。
以下是我看过的一个故事:
有一个单亲妈妈,一个人带在刚上小学的孩子,还是一个业余写作者,送孩子上学,上钢琴班,做早午晚饭给自己和孩子,晚上得辅导作业,还要按时交稿,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家务,工作量可想而知。
很多人都很佩服她能够把一切都搞得很妥当,照顾孩子的当儿也继续自己的事业。
她说:很简单,【放下完美,不为难自己】。
“我也许没有法子准备精美的早餐给孩子,那就有时间就做,没时间就买。实在没空接他,就送去托儿班。
如果来不及帮孩子看完作业,那就随他去。如果真的时间太过紧迫,那就拒掉一些工作,哪怕错失机会。”
因为她想明白了一件事:别人家是至少2对1,而她只是1对1,客观差距肯定存在。她只能尽力给孩子最好的,如果达不到,她也尽力了,没什么好后悔或者抱怨的。至于工作,也是一样,尽力做到更好即可。
还有一个我自身的例子。我把这个原理用在登山。一些人会想一举攻顶,不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。一旦自己因此受伤或达不到自己设下的目标,就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,不断自我攻击自我催眠自己是不适合登山的,然后从此就放弃了登山。
而我的做法是,我会把登山的路程分成几段小目标。我只会一直朝我的小目标迈进,而不会去想那整段登山的路程有多长多远。
当我达到我的小目标,我就会自我激励以下,停一下喝水,看一看风景,然后再往下一个目标迈进。就这样,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。
对我来说,这就是选择完美和尽力的区别。
人都会追求快乐,逃避痛苦。
真正的不为难自己,是明白竭力达到完美和尽力达到更好,后者才会让你更舒服,更有继续努力下去的余地和动力。
人有痛苦,更多的是因为跟自己过不去,因为比较,所以焦虑,逼着自己不断向前,不敢停下来,稍有不如意就跟自己生气,其实,这比外化的攻击有更强的杀伤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