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家有句话:“#人会花一生的时间来整理童年。”
而我们的童年是怎么过的,我们的原生家庭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按照这个逻辑,原生家庭无疑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一定的影响。可是,难道我们的一生,对会被我们的原生家庭所牵绊吗?
我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了一个小故事,是关于一对孪生兄弟,生长在有一个酗酒父亲的家庭。
这个父亲每一晚都会喝得醉醺醺的回家,偶尔手里还会拿着一个酒瓶,摇摇晃晃地踏进家里。而母亲就得扶着那酒鬼丈夫回房间,帮他清理。更甚的是,喝了酒的父亲还会有暴力倾向。每晚都会对妻子大呼小叫,语言暴力。有时候还会推打妻子。有一次,那父亲还把手上的酒瓶往妻子的头上砸,妻子马上头破血流。
那一对孪生兄弟,几乎每一天都在这充满家庭暴力及吵吵闹闹的家里长大。每当父亲喝醉酒回家时,那对兄弟都会关在房里发抖。听着母亲的哭喊声,他们俩是多么地无助和愤怒。
三十年后,这两兄弟都长大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。但两人的遭遇却有天渊之别。
做哥哥的现在是在一家跨国企业里的一名经理。生活充实健康,而且滴酒不沾。每逢周末都会陪伴老婆及孩子们出门走走。
而做为弟弟的则跟随着父亲的脚步,成了一个无酒不欢的酒鬼。上班赚来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买酒及酒吧消遣。每一天回家都对着老婆孩子大呼小叫的。只要对老婆孩子有看不顺眼的地方,就会对他们动手。家里每一天都鸡犬不宁,每一天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。
有人就觉得很奇怪。兄弟俩都是在同一个原生家庭里长大,但是为什么两个人的人生会那么的不同?
首先,这个人就去问了做哥哥的。哥哥就说:”#因为我看到了我的父亲。“
然后,这个人就去问了做弟弟的。弟弟也说:”#因为我看到了我的父亲。“
同样的经历,可以给两个人不同的领悟及想法,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。
看到了父亲酗酒的样子,哥哥的想法是:
”我要引以为戒,我会把这恶性循环断掉。我要让我的老婆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家庭。“
而弟弟的想法是:
”我的父亲都可以这样子过生活,而母亲也一直这样忍让着。在这样的环境长大,我是不会幸福的。如果爸爸这个样子,妈妈和我们都可以忍让了那么久,为什么我的老婆孩子不可以?“
一个原生家庭,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由此可见,不幸的的童年,是会影响我们一阵子,但它不会是我们的一辈子。
我们想要用我们的一生向我们的父母追究责任,带着戾气和以受害者的身份走完我们的人生;还是要好好的整理我们的童年,洞见我们内心的缺憾,然后好好的把它补上,再自己另辟一条道路,走向自己向往的人生,选择权一直都在我们的手上。
无可否认,不幸的童年或我们的原生家庭,那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实,可是未来我们的人生要怎么过,然后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现实,就看我们对那件事实的回应。
当我们长大了,父母亲也老了。而留给我们和原生家庭和解的时间也不多了。
我们还要和自己的过去计较多久?
唯有不計較了
才會走出更好的天空
對嗎
謝謝你的文章
我也在學習放下那些痛
我在这陪你一起学习。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