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得性无助

我们人都会追求快乐,逃避痛苦。

有时候,当我们在生活上遇到了挫折,我们会想要逃避,而不是去面对它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可是,需要很注意的是,别让我们自己掉入【习得性无助】这个奇怪的圈子里。

【习得性无助】(learned helplessness) 是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E.P. Seligman于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。
他用狗作了一项实验。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,只要蜂音器一响,就给以难受的电击。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,只能在笼子里乱撞及哀嚎着。

多次实验后,蜂音器一响,在给电击前,先把笼门打开。这个时候,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。

而用于我们人方面,最常发生的现象就是,因为重复的失败,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及心理状态。

举个例子。

小孩子们都会有好奇、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特性。
当小孩子开始会控制他们的四肢时,就会开始抓身边一切可以拿得到的东西,然后开始往嘴里送。
这时候,一些家长或长辈就会紧张兮兮的大喊:
“危险!”
“不可以!”
“你坏蛋!”
或者一些长辈就会开始体罚,鞭打。
经过了几次的尝试及遭受的痛苦,久而久之那小孩子就会开始不自信。因为他不知道又会被否定或遭受身体上的痛楚。慢慢地,他就会变成大人们严重的“乖”孩子。什么都不敢动,不敢再去探索。

当一个孩子放弃对新事物的探索时,也意味着他失去了主动思考和创造能力。

其实不管是大人或者小孩,我们都无时无刻再做探索及尝试。比如学习新技能、寻找新工作、谈恋爱、旅游等等。因为我们人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及喜欢探索新事物的能力,我们才会从中得到满足感,感到快乐。

无可否认,我们有时候会在这探索的过程中一而再,再而三的碰壁。但我们得当心,别让自己掉进【习得性无助】这个奇怪的圈子里。

也许这些痛苦与失败,是上天在我们还没得到甜美的果实的时候,安排给我们的考验呢?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Scroll to Top